6月6日一大早,万奕和设计人员在沿江大道、中山大道、临江大道等城市主干道查勘现场,为明年“汉马”提升道路樱花景观特色、完善道路绿化品质实施方案提前做功课。
今年45岁的万奕现任市绿化服务中心绿化养护科科长,主要负责重点道路及节点项目的花卉布置。他曾是武汉园林技工学校教电脑绘图的老师,2007年起转岗从事绿化养护相关工作,2020年加入市绿化服务中心,统筹市级示范项目工作。17年来,他边干边学,由一名对花卉认识不多的绘图老师,逐渐成长为武汉“城市园丁”。
万奕说,国内花卉布置领域,水平较高的是北京、上海、广州,“眼下,武汉在紧跟‘第一梯队’的道路上,正不断模仿和创新”。
如何提升武汉主干道的花卉布置水平呢?万奕总结了三点经验:首先,选择高品质高抗型的花材。他大胆尝试“第一梯队”的最新花卉品种,通过示范项目展示优秀新品效果和适应性;第二,丰富花卉布置形式,比如:在三阳路的花园路口采用角堇、郁金香套播布置,营造了热烈多变的氛围;沿江大道花箱中将各类花卉绿植自然搭配,既增强层次感,又降低了养护成本;第三点,精细化的施工,从土质改良到图案放线,从植物排列到颜色搭配,花卉施工有小窍门,也有大学问。
2021年,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昆明举行,会议期间举办了一场中国立体花坛大赛。武汉参赛的作品由万奕担任负责人。
这对从无全国立体花坛参赛经验的万奕来说,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。此前,他仅在武汉市洪山广场、市民之家两处道路重要节点,主持实施过两个立体花坛。
为了契合大会主题,武汉参赛作品的主题确定为“神鸟共话”,主景扎制的是代表武汉的凤凰和代表昆明的孔雀,还有众多两地特色动物,在这样高水平的比赛中,要做出动物逼真的形态,搭建立体花坛骨架至关重要,骨架没搭好,直接影响到立体花坛的精度和表现力。
刚接到任务时,万奕有些忐忑。中心领导建设经验比较丰富,跟他说放下心大胆做,有我在后面兜底。于是万奕整理好心态接受了挑战。前期,他专门邀请雕塑制作方面的专家和施工、设计人员一起,深入研究设计的具体方案的轮廓表现,从一张合成效果图,还原成一幅幅计算精准的钢结构骨架图、一张张美观大气的植物轮廓图,让它“血肉”丰满、栩栩如生。
万奕又组织设计施工团队,将整体的设计图纸做切分,分成若干个结构小块,并依照安装顺序进行编号,在中转场地分批制作,最后在参赛点位完成拼装,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就像搭积木一样。
展出期间,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,看见不少游客对“神鸟共话”伸出大拇指点赞,万奕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。
从事绿化养护相关工作后,万奕一直在积极寻找、引进花卉新品在武汉街头试用,表现良好的话再在道路绿化示范项目中应用推广。
彩星花、姜荷花、多头鸡冠花、超级舞春花……近几年,这些新优花卉品种不断在武汉街头出现,给市民带来美的享受。
这种原产澳大利亚形如太阳的花朵十分惊艳,而且有红、黄、粉、白、褐等多个色系,表现力非常丰富。
万奕和记者说,引进合适的新优花卉不是一件容易事。花卉往往不是栽植在光线和营养充足的绿化环境中,因此必须有较强抗性,适应街头各种状况。有些花卉刚引种时开花效果很好,但在道路上花期很短,很快长势变弱。
为了选好新优花卉,万奕除了和各地爱花人士联系交流,还经常留意其他城市同行发在朋友圈的作品。一经发现,马上就会向朋友了解。
万奕把武汉的道路当成自家阳台,想方设法让它们变更美。他经常思考的问题是:“作为市民,希望在街头看到什么样的鲜花?”
“再美的花,如果街头老是那几个品种,时间长了,人们也难免感到单调。如果每隔一段时间能看到一些‘新面孔’,市民也会感到开心和幸福。”
市民游客逛展时发现,不光12个企业展园各具特色、美不胜收,就连沿路布置用来烘托氛围、指引游线的花卉也创意多多、精彩纷呈。
世界花园大会筹备期间,市绿化服务中心承担了武汉园博园展区氛围布置的任务,万奕是项目负责人。氛围布置历来被视为花展的“配角”,但万奕并不满足于此。他认为,世界花园大会是花卉专业技术人员的盛会,烘托氛围的花卉既要与企业展园风格协调,也要自带精彩,体现专业特色。
花卉的盛花期只有那么几天,如何在世界花园大会展期内把花卉的景观效果调配到最佳状态?万奕说,除了考虑花朵色彩,还需要仔细考虑花期,要跟时间赛跑。
在武汉园博园展区内,长江文明馆沿湖有一处“梅花”图案的花景和大花飘带,名叫“江城五月落梅花”。梅花的造型以“超级一串红——新希望”品种为主,这种花卉的特点在于色泽艳丽但最佳盛花期较短,选择用这种花卉是一次大胆尝试。
万奕说,没想到展期中却实现了较好的布展效果。在评审环节,专家们也给出较高的评价,认为此次大会“配角”亦精彩。
花漾街区、花园路口、街头花坛、沙湖湿地艺术花园、世界花园大会……万奕负责的武汉“花花大秀”慢慢的变多,经验也慢慢变得丰富。
他希望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,不断的提高城市主干道的颜值,为武汉打造“湿地花城”尽一份绵薄之力,让老百姓每天都能心情舒畅地走“花路”。